清明时节,让我们缅怀城市交通领域的那些先驱们!
查尔斯·皮尔逊(1809-1863)
世界上最早提出建地铁的人,是英国一位颇具雄辩才能的律师查尔斯·皮尔逊,他被公认为“世界地铁第一人”。
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皮尔逊看到当时的伦敦街道上车辆很多,交通时常拥阻,并且预见到这种现象将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日趋严重。于是,他根据铁路具有运量大、车速快的特点,大胆地向英国伦敦市政当局提出了把铁路建造在城市街道下面的设想。在他的积极建议下,英国政府于1863年1月10日在伦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纯粹修建在地下的“铁路”——地下铁道。
这一地铁是由蒸汽机牵引的,车厢是由木材制成的,客车车厢内是用煤油灯照明的。居民们争先恐后前去乘坐地铁,伦敦的交通拥挤很快得到了缓解。
可是,没过多久,居民对乘坐地铁不感兴趣了,又宁愿乘坐马车了。这是因为,地铁的蒸汽机排出的水蒸汽,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煤油灯泄漏的煤气全部集聚在隧道内。地铁隧道内终日浓烟滚滚,气味呛人,使人难以忍受。“能不能发明一种不冒烟的列车,让它在城市里行驶呢?”为此,已是年近花甲的查尔斯•皮尔逊又开始对地铁进行改进的设计。但是因积劳成疾,最后病死在对地铁进行改进设计的图纸跟前。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地铁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纷纷兴建。到目前为止,地下铁道已逐渐普及到全世界100多个城市。
维尔纳·冯·西门子(1816-1892)
1827年,法兰西共和国巴黎一家浴室的老板用公共汽车接送顾客,最初的公共汽车像长长的箱子,是用马拉的,而当时的路面使公车的舒适度受到限制。1881年,德国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有轨电车,使公车遇上了面世以来的第1个劲敌,因为公车行走于凹凸不平的石路上,电车却在平滑的铁轨上运行。
沃尔特·汉考克(1799-1852)
1833年4月22日,英国人沃尔特.汉考克(Walter Hancock)用制造的“企业”(Enterprise)号蒸汽公共汽车,当年被命名为“婴儿号”,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固定线路的收费公共汽车运营服务。该车可以承载14名乘客,时速柯达32km,运营后很受欢迎。
John Glen Wardrop(1920-1989)
1952年著名学者Wardrop提出了交通网络平衡定义的第一原理和第二原理,奠定了交通流分配的基础。
Wardrop提出的第一原理定义是: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径路时,网络将会达到平衡状态。在考虑拥挤对行驶时间影响的网络中,当网络达到平衡状态时,每个OD对的各条被使用的径路具有相等而且最小的行驶时间;没有被使用的径路的行驶时间大于或等于最小行驶时间。
这条定义通常简称为Wardrop平衡(Wardrop Equilibrium),在实际交通流分配中也称为用户均衡(UserEquilibrium,UE)或用户最优。容易看出,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时,至少会有一些道路利用者将通过变换线路来缩短行驶时间直至平衡。所以说,网络拥挤的存在,是平衡形成的条件。
Wardrop提出的第二原理是:系统平衡条件下,拥挤的路网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依据来分配。
Wardrop第二原理在实际交通流分配中也称为系统最优原理(System Optimization,SO)。
西夫拉克(1790-不详)
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简·雅各布斯(1916-2006)
简·雅各布斯(1916-2006),她不是城市规划者,也不是经济学家,她连大学都没有读过(只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过两年),但她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对美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出版于1961年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规划界。
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全书一共分为导言和四个章节。第一章通过观察城市中最普通的场景和时间,主要写了城市中人的社会行为;第二章探讨城市多样性的四个原则,这是全书的中心部分;第三章从城市在真实生活中是如何被使用、城市中的人是如何行事的角度,考察了衰落和更新的某些方面;第四章则是在住宅、交通、设计和管理实践方面的一些建议。
周干峙(1930-2014)
是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著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提出了“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
1993年发表《应该重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分析中国城市交通建设所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强调城市交通规划要树立超前引导意识,要在综合规划指导下搞交通建设,并应确立对城市交通必须进行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徐循初(1932-2006)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汉、苏、杭、厦等市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顾问。
目前国内交通工程界公认的一个事实是:最早介绍西方交通工程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是美籍华人张秋先生。但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最早开始系统引入西方现代交通规划理论的,应该是当时国内以徐循初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从事城市规划相关研究的学者。2006年1月徐循初教授逝世,许多单位和机构发的唁电里都称徐循初先生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领域开拓者之一”,至少从这一点上来看,应该说是实至名归的。
徐循初教授在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研究、轨道交通发展与土地开发模式研究、我国不同类型城市道路网结构布局特征研究、城市客运换成枢纽规划研究、城市物流中心规划布局研究、城市交通方式转变研究、城市用地发展与交通方式结构研究、城市停车特征研究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主编了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注:本文只列举了对城市交通,特别是城市交通规划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几位先驱代表,上述人物介绍均源自网络。
向为了城市交通不断发展、进步而付出毕生心血和精力的众多先驱们致敬!!